“安全生产”不止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一位员工的利益乃至生命,更关系到整个京石高速企业的形象、效益和生存发展。推进安全生产建设不仅要求我们以坚决的态度,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入手,时刻保持正确的思维与判断,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更要做到防微杜渐,前瞻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修补“破损的窗”。
“破窗理论”也叫破窗谬论,是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共同提出的理论:如果一个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修补,别人就会可能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窗户玻璃,甚至于进一步延伸至周边。久而久之,这些被破坏的场景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公众麻不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增长。
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除了要时刻注意以外,还必须及时修补好“第一块玻璃”,并且调整好自我的心态。防微杜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个人角度出发,我们不止是要求每一个班组成员都应该在日常实践中,关注每一个流程,规范自己的行为与认知,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水平,本人结合班组管理实际,浅谈几点认识:
一是遵守规则,加以修炼,不做“破窗”第一人。
赢取工作的最高效,是一种能力,更是基本素质。这需要我们时刻将自己状态保持在最佳状态,时刻严于要求自我,自觉遵守组织规章制度,坚定地成为工作流程的执行者,从不放弃对自己的修炼,也从不降低追求卓越的标准,脚踏实地的圆满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是提升站位,时刻警醒,做到警钟长鸣。
由于“违章”本身具有的传承性、感染性和侥幸意识,受这种惰性思维的驱使,使得“违章”影响面更大,影响力更长,可能造成的后果更是不可预计。而对那些不正确的行为,在侥幸心理作用下习惯性的失去了警惕,这往往是“第一块破窗”的先兆。有一个“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它告诫我们,不要在熟悉的工作中失去对安全的警钟长鸣,不要因为从来如此就习以为常,就可以掉以轻心。我们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站位,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夯实安全意识,规范熟练的掌握岗位操作技术、技能,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以坚定的信念推进安全法治建设。
三是加大排查,协调共享,敢于亮剑精神。
100-1=0,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对于收费一线而言,我们时最直接的面对司乘、面对车流,同时也是收费设备的操控者,所以要求我们在做好日常巡检的过程中,严加防范“小问题”的滋生蔓延,因为一些所谓“小问题”,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首先要敢于担当责任,及时修补自己打碎的窗,并立即做好总结整改工作,认真自省,绝不姑息纵容自己;其次对于自己能力以外的“破窗”,敢于亮剑精神,立即上报上级机关,做好相关记录,并最大程度的控制现场,消除隐患。
四是团结高效,善待“补窗”,全力追求卓越。
我们要时时坚定“安全红线意识”,全心全意做到“更好”,追求更加卓越的目标,善待“补窗”行为。不要肤浅的认为,查找隐患就是所谓的挑毛病,更不应该以“破窗”有理由与他人同流合污。我们只有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总结他人教训中吸取经验,事后补救不如事前防范,有了警惕,不幸的事故就会躲开,有了防范,不幸的事故才会远离。“补窗”是一种善举,帮助他人亡羊补牢,这不仅体现了高尚的职业情操和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更是构建安全生产牢固的防线必要条件。
安全,我们要的,不是做的不错,而是做得没有任何一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