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之窗

“逐梦新时代•巾帼绽芳华” 读书征文十——重回灯下展读

作 者:钮媛媛        来 源:定州站        2019年05月30日

       书是朋友,是生活的必需品,它带给你快乐,安慰你的心灵,来让你了解自己。书是伴侣,它与你随行,陪伴你走过人生的坎坷,使它来聆听你的心声,在寂寞是给你带来欢乐。     

       近年来,大大小小的书店里,标有“职场成功秘诀”、“股市入门”、“助你致富”之类名目的书籍令人目不暇接,始终高踞畅销书的榜首;而那些曾经闻名中外的名著很多却被弃置一旁,无人问津。这一现象不免令人唏嘘:当读书不再是人们的兴趣和本能,而变成了成功与致富的敲门砖,那种灯下展读只为追求内心的丰盈的岁月,又将何处追寻?

       纪伯伦说过:“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今天很多人在读书方面已经“走得太远”,那种只为寻求内心愉悦与充实而在灯下展读的岁月似已渐行渐远……

       可是为什么我们抱怨读书苦,因为我们读书的功利性太强,以至于我们失去了读书的乐趣。其实,读书不应该这样,读书应该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应该感悟人生的辛酸,济世的情怀;读李白的诗应该领悟官场的腐败,傲岸的节操;读鲁迅的文章应该认清社会的黑暗。每一本好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阅读经典,感悟人生,会帮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不止一次对林海音的《窃读记》感喟万端——那些在书店里“窃读”的温馨岁月,那些灯下氤氲着书香的夜晚,那些跳动在书页间的故事与哲理……成了作者童年艰苦生活中最为温暖的回忆。书店里淡淡的灯光,笼罩着一颗纯粹无比、不含一丝杂质的热爱读书的心。

       当前功利化乃至势利化读书现象源于现代化进程中人们日渐滋长的“尚用”心态。孟子云:“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然而,如今诱使人们抛弃初心的恰恰是这“万钟”——在金钱,权利面前,我们抛却了本心;在名誉与利益面前,众多作家蜂拥而上,使“文学”退变为一种争名夺利的工具。不知那些日“码”万言、日进斗金的所谓作家们,可还记得你们将写作作为人生的最初的、最美好的理想的初心?

       川端康成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民族是否伟大,在于她能否提出推动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思想。”而这种思想的提出,靠的是本心,靠的是精神的追求,靠的是这个民族有着灯下展读的虔诚……就川端康成本人来说,当初的创作遭到了不少大学教授的质疑,但他依然将别人眼里的“小孩子的玩意”一直留存心底,终于有一天,其作品如“凌晨四点的海棠花”悄然绽放,香播四海。治学有所建树的代价必然是几十年的目不窥园,皓首穷经,在书海中默默耕耘。而如今的中国文坛不可谓不喧嚣,大批的学者文人对经典名著浅尝辄止,一些人有了些许积淀,就将学问作为他们争名夺利的工具。他们当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坚守初心,于书海中徜徉,默默担当起求知路上的守夜者?

       重新回到灯下展读的岁月,并不是与这个社会脱离,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如刘孝绰诗中的那只素蝶一样——“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任世俗纷扰,永葆内心那方净土,静静聆听心灵的声音,永远铭记年少时的那份初心。

       愿灯下展读的岁月,依稀向你我走近……

( 阅读: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