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石文化

从“手足无措”到“从容应对”:我在大雾封路中完成蜕变

作 者:蔡兆薇        来 源:涿州站        2025年11月03日

11月1日清晨,天还未完全亮透,一场突如其来的浓雾便裹住了京石高速涿州收费站。乳白色的雾气像厚重的纱帘,能见度已骤降至不足100米。“接指调中心指令,为保障行车安全,涿州站双向临时封闭!”对讲机里的指令刚落,外广场很快便排起了长龙——货车的轰鸣声、小车的鸣笛声混着晨雾漫开,现场秩序瞬间面临严峻考验。

就在这紧张的氛围里,我拉紧领口的反光背心,深吸一口气,快步穿梭于停靠的车辆之间。反光背心的鲜绿色在雾中格外醒目,每走几步,鞋尖便会沾染上晨雾凝结的湿凉,可此刻我已顾不上这些,目光紧紧盯着车流的走向。

想起一年前初到收费站时,我还是个连指挥手势都记不全的新手。记得第一次遇上早高峰车流,看着眼前排成长队的车辆、听着司乘此起彼伏的问询,我手忙脚乱地翻找通行指南,连“您好”都说得磕磕绊绊,最后还是老同事过来帮我解围。那时的我总怕出错,面对司乘的焦急眼神,连抬头回应的勇气都有些欠缺。

而现在,当又一辆白色轿车缓缓停下,车窗降下,司机探出头急切地问“同志,这雾啥时候能散啊?我赶去北京开会呢”,我立刻停下脚步,微微俯身,保持着标准的微笑:“师傅您好,您别着急,目前大雾还没完全消散,高速暂时封闭。我们已经安排了线上直播实时播报路况,一旦有开通消息,会第一时间通过广播和站口显示屏通知大家,您可以先熄个火稍作休息,避免长时间怠速伤车。”

就这样,我在车流中来回穿梭,一会儿帮货车司机指引进附近的临时停靠区,一会儿给焦急的司乘递上热水,偶尔还要用对讲机和收费亭里的同事确认最新信息。雾气打湿了我的睫毛,可每当看到司乘从焦虑转为理解,听到一句“辛苦你们了”,心里便涌起一股踏实的暖意。

9时10分,对讲机里突然传来清晰的指令:“指调中心通知,涿州站解除封闭,恢复正常通行!”我立刻挺直身子,左手举起“放行”手势,右手快速挥动引导第一辆车驶向收费亭。同事们也迅速行动起来:有的在广场入口引导车流分流,有的在紧盯发卡机器人,我则重点盯着货车通道,提醒司机保持车距、缓慢起步。阳光渐渐穿透雾气,洒在外广场上,不到半小时,原本排满车辆的广场便恢复了往日的畅通有序,只剩下零星几辆准备进站的小车。

站在广场中央,看着车辆平稳地驶入高速,我轻轻舒了口气。反光背心上的湿气还没干,可心里却格外敞亮——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雾,不仅是一次应急保畅的实战检验,更是我实习生涯里最生动的一堂课。从最初面对车流的紧张无措,到如今能从容应对突发状况;从记不住服务话术的生疏,到能主动安抚司乘情绪,我终于明白,所谓“蜕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藏在每一次跟着老同事学习指挥手势的认真里,藏在每一次耐心解答司乘疑问的坚持里,藏在每一次面对突发状况时不慌不忙的底气里。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带着这份成长的收获,把每一次车流高峰都当作锻炼,把每一次司乘问询都当作责任,在收费站的岗位上,慢慢长成能独当一面的“交通人”,用更专业的服务,守护每一段出行的平安。

( 阅读: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