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石文化

路过秋天

作 者:张甜甜        来 源:定兴站        2025年10月31日

踏过田埂时,裤脚忽然沾了些凉意,弯腰拂去草叶上的露珠,指尖触到一片蜷曲的杨树叶,金黄的脉络像被秋阳吻过的痕迹 —— 原来,我早已踩着秋的脚印,走进了这片土地的斑斓里。

河北的秋天很美,这里既有连绵起伏的山地,让秋霜在山脊林间晕出层叠色彩;也有广袤平坦的平原,让秋阳把玉米染成金色的海洋;更有濒海的温润景致,让秋风裹挟着咸湿气息,拂过滩涂与岸线。多样的地形,如同大自然的调色盘,为河北的秋勾勒出万千姿态,也让每一处秋景都独具特色。

最先与秋相拥的,是塞罕坝的林海。早闻 “坝上秋来早”,当双脚踩在松软的落叶上,才真正懂了这话里的分量。往日葱郁的樟子松还守着深绿的底色,落叶松却已披上金红的华裳,风穿过林间时,满坡叶子簌簌作响,像是把整个夏天的阳光都揉进了叶脉。沿着木栈道缓步前行,偶有狍子从树后探出头,又轻捷地跃入深处,惊起的山雀掠过肩头,翅尖带过的松针香与野果香,在鼻尖萦绕不散。想起杜牧的 “停车坐爱枫林晚”,原来不必寻枫林,塞罕坝的秋,光是这漫山叠翠流金,就足够让人甘愿放缓脚步,把时光浸在这斑斓里。

循着秋光往南走,金山岭长城便在山脊上铺开。晨光漫过城砖时,青苔泛着暖融融的光,城垛间的野草染了浅黄,随风轻晃,倒让这千年雄关多了几分柔情。拾级登上烽火台,极目远眺,群山层林尽染,红、黄、绿的色块交织着,像大自然随手打翻的调色盘。忽然念起范仲淹的“塞下秋来风景异”,此刻没有“衡阳雁去无留意”的萧瑟,只余“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壮阔 ——只是这“孤城”早已卸下戍边的铠甲,成了秋阳里供人赏景的所在,风穿过城洞时,还在低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若说塞罕坝的秋是豪迈的,金山岭的秋是壮阔的,那白洋淀的秋,便是浸在水里的温柔。寻一艘木船,轻晃着划入淀中,水面平静得像铺开的碎银,映着岸边的芦苇荡。秋风掠过,芦花如雪般飘起,落在衣襟上、船舷边,痒丝丝的。偶尔见渔人撑着长篙驶过,船头的渔网在阳光下闪着光,惊起几只水鸟,扑棱棱飞向天际。这时才懂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原来不必远赴滕王阁,白洋淀的秋波里,就藏着这样的诗意。

最后与秋邂逅在邢台大峡谷。沿着石阶往下走,溪流潺潺绕着脚边,岸边的枫叶红得似火,倒映在水里,竟把整条溪流都染成了胭脂色。泉水叮咚伴着鸟鸣,恍惚间忘了尘世喧嚣。想起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里虽无新雨,却有“空山” 的幽静,秋阳透过叶隙洒下,在石阶上织出斑驳的光影,走在其中,仿佛整个人都被秋意裹住,温柔得不想离开。

一路走,一路拾捡河北的秋。从塞罕坝的落叶到金山岭的城砖,从白洋淀的芦花到邢台大峡谷的红叶,每一步都藏着不期而遇的惊喜。原来秋天从不是萧瑟的注脚,在这片山河里,秋是斑斓的、壮阔的、温柔的,是需要用脚步慢慢丈量、用心细细品味的时光。

夕阳漫过山头时,身后的影子被拉得很长,那些秋日的画面却愈发清晰。或许,路过秋天,不只是路过一段季节,更是路过一场关于美的邀约——而河北的秋,便是这场邀约里,最动人的篇章。

( 阅读: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