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石文化

从“窗口”到“云端”:我的监控员转型手记

作 者: 赵珩宇        来 源:智慧调度中心        2025年10月22日

从收费站的三尺岗亭到监控中心的屏幕前,这看似只是一场简单的岗位的转变,却让我经历了一场工作认知与能力的全新蜕变。那些从陌生到熟练、从焦虑到笃定的日子,今后都会成为我成长路上最珍贵的印记。

曾经在收费站上,我的战场是车道里的车辆,每天面对的司乘人员都是新鲜的面孔,那时的工作节凑鲜明直接,准确操作收费系统,处理收费机器人出现的故障,疏导堵塞在车道里车辆,耐心解答司乘人员的疑问,一句“您好”“谢谢”“祝您一路平安”就能让忙碌的时光变得温暖。

初到监控中心我看着满墙的屏幕,道路上星罗棋布的车辆以及系统上不断刷新的车流量数据,我却陷入了短暂的迷茫,没有了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取而代之却成了长时间静态的观察,没有了及时的服务,更多的变成了看不见的守护。最初的日子里,我总担心错过屏幕上的细微异常,不管是车辆在应急车道的短暂停留,还是在行车道上车辆突然的缓慢行驶,我都观察入微不敢松懈,为了尽快适应,我把每一条路段的摄像头位置、每一种特情的处置流程都记在笔记本上,跟着老同事学习从车流变化中判断高峰规律,从车辆灯光以及行驶轨迹的异常中识别故障隐患,慢慢练就了“紧盯屏幕不松懈、发现问题不遗漏”的专注力。

如果说收费站的工作考验的是“手脚麻利”快速让车辆通行,那么监控员的考验就是要有一双“火眼金睛”的观察和预判。记得有一次,我发现某一段路上的车辆到了同一位置都会猛打一把方向,高速行驶时猛打方向安全隐患非常大可能会导致车辆侧翻,凭借刚学到的经验,我立刻调阅近距离摄像头原来是行车道上掉了一个箱子,我迅速在途径路段上更新了情报板,并电话通知了巡逻人员清理了障碍物,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监控员的价值,藏在每一次细致的观察里,藏在每一次及时的上报中,虽然没有司乘的当面感谢,却守护着整条路网的安全畅通。

从“面对面服务”到“背后式守护”,岗位变了,但“保障通行”的初心始终未变。虽然不能在窗口传递温暖,但是却能在屏幕后守护平安。就如于谦笔下的煤炭,于深山中被开凿,于寂静中燃烧,以自身温热驱散黑暗,不问荣光,只愿护得一路通畅。

( 阅读: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