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风裹着桂香钻进办公室窗缝,三季度经济分析会的热潮涌进办公室。我认真研读了齐树平董事长的深刻讲话与李昕总经理的部署,字句叩心。
作为一名基层收费站办公室办事员,从前总觉得“收发文、排日程、跑后勤”是“小事”,如今方知:办公室是承上启下的“神经末梢”,是服务全局的“运转中枢”,每一份文件的精准流转、每一次会议的细致筹备、每一声员工的诉求回应,都连着公司的大局、沾着基层的温度。
盯着屏幕上刚校核完的营运数据报表出神。鼠标轻点“提交”键的瞬间,忽然想起年初那份因小数点错位被领导打回的报表——同样的位置,同样的紧张,却多了几分笃定。这半年,从“收发文、排日程、跑后勤”的“小打小闹”,到读懂每一份文件里的“大局”、每一次沟通中的“温度”,我完成了一场与岗位的“双向奔赴”。今日再读讲话原文,那些曾以为的“小事”,早已化作心头的责任与眼里的光芒。
一、在方寸纸页间,守好“责任田”
齐董事长说“对党忠诚是履职根本”,起初我只当是句口号。直到今年初,因粗心把“通行费同比增长1.2%”误写成下降“12%”,导致数据偏差,各项分析原因颠倒,挨了分管副站长“批评”。那天下班,我拿着被退回的文件想掉眼泪。原来,我眼里“差不多就行”的校核,可能影响领导决策;我以为“没人会看”的数据,连着全站数据考核。
从那以后,我给文件校核定了“三查铁律”:一查政策“准星”,上级文件下来先对照公司制度划重点,比如上次转发站级《绿通车辆查验管理规定》,我把“鲜活农产品目录”单独标红,还附了3个常见误区解读;二查格式“颜值”,标题字号、落款日期、附件顺序,对着模板逐条比对;三查保密“红线”,涉密文件单独存放,阅办后及时清退。
最让我触动的是做收费员季度考核。整理每班次数据时,我把“入出口流量、追逃车辆数、文明服务加分”分门别类建了电子台账,还加了备注栏写清特殊情况。交表那天,主任翻着整齐的资料说:“你这哪是数据,是把大家的辛苦都理清楚了!”那一刻我突然懂了:忠诚不是喊出来的,是把每一份文件都当成“责任状”,把每一项任务都做成“放心活”。
二、在家长里短中,架起“连心桥”
领导说“涵养正气”,我原以为是要“板起脸讲规矩”。直到今年8月推进发票“纸改电”工作。新系统上线那周,收费员们在班前会问操作,有位老收费员急得直搓手:“我打了20年纸质发票,这玩意儿咋弄?”我突然想起“正气是暖出来的”。
于是我收集操作手册,转发小视频,从扫码开票到异常处理一步步演示。下白班的同事们在会议室举着手机跟着学,听到有人说“这下心里踏实了”,我忽然明白:办公室的“正气”,是把员工的“急难愁盼”当成自己的“家务事”。
三、在柴米油盐里,守住“干净线”
于我而言,“廉”就是守住“办公用品采购、公车使用”这些“小权力”的底线。
以前总觉得“买包A4纸、订盒打印纸”是“鸡毛蒜皮”,直到有次看到同事代买文具,他跑遍3家店比价,汗津津地捧着纸回来:“看,便宜5块钱呢!”我心里一酸,服务要“暖”,但底线必须“硬”。现在我报销时严查发票备注,连一张便签纸都要写清用途。同事开玩笑:“你现在比会计还‘抠’!”我知道,这份“抠”是对公司的责任,更是对自己的交代。
廉洁不是高不可攀的“大道理”,是坚持走流程时的那声“按规定办”,是账目清清爽爽时的那颗“坦然”。
四、在琐碎日常中,练出“多面手”
李总的话像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办公室工作”的新认知,原来“杂”是表象,“专”才是内核。
内观反思,我备了个“成长手账”,记下“文件漏盖公章”“考勤人名写错”等糗事,每月复盘改进。现在做预案演练前我会列张“物资+人员+预案”清单,把风险提前堵死。
外观学习,午休时刷“公文写作”短视频粉丝提升,跟着学排版技巧、应急处理。上个月写的《三季度引流增收数据分析》,主任在例会上点了名:“这篇报告,数据活、分析实,给大家提了个醒!”
当然,我也常蹲在集团官网学兄弟单位各板块经验,不断提出引流走访建议。我也总爱往收费岗亭跑,做到下观务实,记下大家的小需求。现在大家见了我就说:“娇娇,又来‘收问题’啦?”我知道,能被需要,就是最好的成长。
基层办公室的“小岗位”,是连接上下的“连心锁”,是温暖团队的“小火炉”,更是见证成长的“大舞台”。我会继续以“匠心”校准每份文件,以“真心”回应每个诉求,以“恒心”打磨每项能力。因为我知道,当每一份文件都精准流转,每一次沟通都温暖有力,每一个需求都被认真对待,我们就能在方寸之间,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添上最坚实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