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石文化

在高效指挥中践行保通使命

作 者:张江宾        来 源:智慧调度中心        2025年10月10日

从基层岗位转入智慧调度中心,成为一名监控员,对我而言不仅是工作场景的切换,更是对高速公路运营核心价值认知的重塑。过去的工作经历已成为成长基石,而智慧调度中心的全新岗位,让我得以站在“运营中枢”的视角,深度参与保通保畅工作,在高效指挥与快速响应中,真切体会到岗位的重量与意义。

初入调度中心时,面对满屏跳动的车流数据、实时传输的全路段监控画面,以及需要快速衔接的多部门联动流程,我曾一度感到压力。作为高速公路的“大脑”,调度中心需24小时整合收费站、服务区、养护、交警等多方信息,既要通过监控精准识别路面事故、故障、拥堵等异常,又要第一时间下达调度指令,推动现场处置——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影响成百上千司乘的出行效率。为尽快胜任,我利用休息时间反复演练调度系统操作,熟记辖区内每段道路的弯道、坡道、易拥堵点,跟着资深同事学习分析车流变化规律,从最初被动接收信息,到逐渐能主动预判隐患,再到独立完成简单指令传达,在一次次实践中,慢慢跟上了“智慧调度”的节奏。

真正让我对“指挥调度”的高效与快速有深刻认知的,是刚刚过去的十一与中秋节叠加的“双节”保通保畅硬仗。节日前一周,调度中心就进入“战时状态”:我们依托大数据分析历年车流数据,精准预判出高峰时段的重点拥堵路段;联合交警、养护部门提前制定各类方案,明确各单位职责与联动处置流程。节日期间,我坚守岗位,紧盯着屏幕,不敢有丝毫松懈。每个坐席都有其职责所在:收费站监控紧盯站口各类情况;事件监测坐席监测道路上的各种特情;客服坐席不停地接听救援、咨询电话……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指挥调度不是简单的“传声筒”,而是用速度与协同保护道路畅通的关键。

经历双节保通后,我彻底褪去了初入岗位的迷茫,对“监控员”的职责有了全新理解:我们虽不直接面对司乘,却在用专业与速度守护每一段行程。如今,我对新岗位的期待愈发强烈:希望进一步提升数据分析能力,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判”,提前识别潜在拥堵风险;渴望更熟练运用智慧调度系统,让指令传达更精准、多部门联动更顺畅;更期待参与到更多应急保通任务中,用自己的能力为司乘出行保驾护航。

从基层到中枢,改变的是工作维度,不变的是服务司乘的初心。未来,我会带着对智慧调度岗位的热爱与期待,深耕专业、锤炼本领,在高效指挥的赛道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保通答卷。

( 阅读: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