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岗至智慧调度中心担任监控员已两月有余,这段经历让我从最初的“业务新手”,慢慢成长为能衔接“前辈经验”与“新人成长”的职场“中人”。如今的我,面对新来的同事是传授经验的“师父”,面对资深前辈仍是汲取知识的“徒弟”。这种双重身份,让我在“学”与“传”的循环里,既深化了对智慧调度工作的理解,也找到了职场转型期的全新定位。
初入调度中心时,智慧调度对我而言是一套全新的体系——满屏的车流数据、复杂的联动流程、精准的指令传达,每一项都需要从零学起。好在身边的老员工毫无保留,带着我熟悉每一个工作环节:教我如何从监控画面中快速识别路面异常,哪怕是远处车辆的轻微剐蹭;教我分析车流数据的规律,通过出入口车流量差预判拥堵风险;更教我应对突发事故时的“优先级法则”——先保障应急通道畅通,再同步联动交警与清障队伍。记得第一次上报路况信息,我因紧张漏填上报人姓名,是李苗前辈及时补充,才避免了错报漏报。这些手把手的教导,让我在短短一个月内就掌握了基础业务,也让我明白,智慧调度的“高效”,离不开前辈沉淀的经验支撑。
就在我还在为自身进步欣喜时,新一批同事的加入,让我意外地多了“师父”的身份。起初我有些忐忑——自己刚上手不久,能教给新人什么?但前辈鼓励我:“你刚经历过新手期,更清楚新人容易卡壳的地方,把你的经验整理好,就是最好的教学。”于是,我把自己初学时记满笔记的“调度手册”重新梳理,标注出容易混淆的路段编号、常用的联动电话、处置事故的步骤要点,带着新人熟悉监控系统的操作逻辑;在新人第一次尝试上报信息时,我站在旁边提醒他“说清时间、位置、事件类型三个核心要素”;当新人因紧张漏看监控画面中的异常时,我会和他一起复盘“哪些区域是监控盲区,需要重点关注”。看着新人从手足无措到能独立完成基础监控任务,我突然意识到,“传帮带”不仅是经验的传递,更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二次巩固——在给新人讲解“如何预判拥堵”时,我会重新梳理车流数据的分析逻辑;在示范“事故指令下达”时,我会再次核对联动流程的细节,这种“输出倒逼输入”的过程,让我对业务的理解更透彻。
如今,我每天的工作都在“学”与“传”中切换:向老员工请教复杂事故的处置技巧,比如处理复杂事故时如何协调多个部门同步作业;同时把自己掌握的基础业务、避坑经验教给新人,帮他们更快适应岗位。这种职场“中人”的身份,让我明白,成长从来不是单向的向前辈学习是“吸收养分”,向新人传承是“转化能量”,而两者结合,才能让自己在智慧调度的岗位上走得更稳。
未来,我会继续以“徒弟”的心态,深入学习智慧调度系统的进阶功能,比如新上的“高速公路超饱和路段保畅辅助决策系统”——通过AI数据分析实现更精准的拥堵预判;同时以“师父”的责任,把实战中总结的经验整理成更清晰的教学材料,帮助新人少走弯路。作为职场“中人”,我既是经验的承接者,也是成长的推动者,这份双重角色,将是我在智慧调度岗位上持续进步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