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次坐在智慧调度中心的监控大屏前,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车流数据、实时跳动的路况信息,以及不断弹出的车道异常预警时,才真切感受到自己从收费站收费员到监控员的身份转变。这段跨越两个岗位的经历,不仅是工作内容的切换,更是一次心态重塑与视野拓展的成长之旅。
曾经的收费岗位,是机器人旁的指导服务与设备维护,关注的是通过精准收取通行费、快速处理票据确保每一辆车的高效通行。那时的我,心态更像是“守好自己一亩三分地”,只要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好过往车主,就算完成了任务。这种专注于单点的工作模式,虽然培养了我的耐心与细致,但也让我的视野局限在小小的收费窗口之内。
转岗到智慧调度中心后,第一个明显的变化便是心态的转变。从“被动服务”到“主动调度”,从“单点关注”到“全局把控”,我需要时刻紧盯大屏上的全域路况,分析车流量变化趋势,提前预判拥堵风险,还要协调收费站、养护队、交警等多部门联动。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每一个判断、每一次指令,都直接影响着整条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甚至关系到司乘人员的出行安全。这种 “肩上有责、心中有重”的感觉,让我从过去的 “按流程办事”心态,转变为 “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的责任意识。
更重要的是,新岗位让我学会了“跳出局部看全局”。以前在收费站,只关注当前车道的车流量和通行情况。如今在调度中心,通过大屏上的全域数据,我能清晰看到车流从哪里汇聚、瓶颈点在哪里,也能理解收费站的限流措施、养护队的施工安排背后,都是基于整体路况的统筹考量,同时真正明白“牺牲局部效率,保障全局畅通”的意义。这种全局意识的提升,不仅让我更理解这份工作的价值,也让我在处理问题时更加理性、周全。
这次转岗,还让我深刻体会到,每个岗位都承载着独特的责任与挑战,需要倾注专业与热忱。调度中心的工作不只是“看看屏幕、打打电话”,背后需要掌握的知识太多 —— 要熟悉每条路段的地形特点、要理解复杂的车流数据模型、要具备快速协调多部门的能力。而当我通过调度系统与收费站、养护队、交警沟通时,也更能体会到一线岗位的辛苦,每个岗位都是高速公路通行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才能让这条 “交通大动脉”始终畅通。
从三尺岗亭到智慧调度中枢,岗位的转变让我在心态、视野和认知上都实现了成长。未来,我会带着这份全局意识和对各岗位的理解,更加认真地做好每一次监控、每一次调度,用自己的努力,为京石高速的畅通运行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