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石文化

从窗口到荧屏,方寸之间见天地——我的转岗感悟

作 者:窦博        来 源:智慧调度中心        2025年10月10日

时光荏苒,当我告别那三尺收费岗亭,步入明亮而静谧的监控中心,面对由无数块屏幕组成的巨大荧幕时,我的职业生涯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从与每一位司乘人员“面对面”的交流,转变为与数据和图像“屏对屏”的对话,这段从收费员到监控员的转变,带给我的不仅是工作内容的更新,更是视角、思维与责任的深刻升华。

从“点”到“网”:视角的拓宽

在收费员的岗位上,我的世界是一个“点”。我专注于眼前的车道、手中的票据和面前的每一位司乘。那是一个充满人情味与即时反馈的世界,一声“谢谢”、一个微笑,都能带来最直接的温暖。我的职责是确保单车收费的准确、高效,守护好高速公路的“钱袋子”。

而监控员的岗位,则让我看到了整张“网”。巨大的监控屏幕上,数百公里路段的车流态势、每一个收费站的运行状况、突发事件的现场实况,尽收眼底。我不再只关注单一车辆,而是需要洞察全局,分析车流规律,预判拥堵节点。我看到了高速公路如何像一条奔腾的动脉,而我的工作,就是这动脉上的“神经元”,需要敏锐地感知其每一处跳动与波动。这种从微观到宏观的视角转变,让我深刻理解了个人工作与整个路网安全、畅通之间的紧密联系。

从“执行”到“研判”:思维的转变

作为收费员,工作的核心是精准执行。严格执行收费标准,熟练操作收费系统,快速处理各种特情。它要求的是严谨、细致和高效的反应能力,思维模式更偏向于流程化和标准化。

成为一名监控员后,我发现“执行”退居次位,“研判”与“协调”成为了核心。面对屏幕上的一场交通事故,我需要的不再是简单的上报,而是迅速调取多方视角,初步判断事件性质与影响范围,第一时间通知交警、路政、救援等相关部门,并利用情报板发布预警信息,引导车流。这要求我必须具备冷静的头脑、清晰的逻辑和强大的沟通协调能力。我的思维从“如何做好一件事”转变为“如何统筹解决好一系列问题”,从被动响应转变为主动发现与预警。这是一种从“战术”层面到“战略”层面的思维跃迁。

从“前台”到“幕后”:责任的升华

收费岗亭是高速公路的“前台”,我们直接代表着行业的形象。那份责任是具体的、可见的。

而监控中心是“神经中枢”,是隐于幕后的“守望者”。这里没有司乘的直接致谢,只有24小时不间断的蜂鸣声和闪烁的屏幕。我的责任变得抽象却更为沉重——确保信息传递的零延误,保障救援力量的最快抵达,守护万千司乘的平安归途。这份责任是无声的,它融化在每一次准确的调度里,每一句清晰的指令中,每一个不眠之夜的坚守上。我体会到,幕后的价值在于成为前方最坚实的依靠,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平凡中见真章。

回望在收费岗亭的岁月,我无比感激那段经历。它赋予了我耐心、细致和与服务对象打交道的宝贵经验,那是我职业生涯坚实的基石。如今,置身于监控中心的方寸屏幕之间,我看到的是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从窗口到荧屏,变的只是岗位与视角,不变的是一名高速人“保畅通、保安全”的初心与使命。我将带着收费员的踏实与专注,融合监控员的全局与敏锐,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继续用我的眼睛和智慧,守护这条延伸向远方的通衢大道,为每一位旅途中的行者,点亮一盏名为“平安”的灯。

( 阅读: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