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石文化

【安全文化】从屏幕前到防线后:我的安全守护之路

作 者:李吉艳        来 源:智慧调度中心        2025年07月24日

在高速公路监控中心的方寸屏幕前,我曾以为安全是数据流里的异常警报,是摄像头下的车流平稳。直到转身成为一名安全员,才真正读懂安全二字的重量——它不仅是监控屏上跳动的光标,更是刻在每个高速人心中的信仰,是融在日常工作里的血脉。

身为一名安全员,我深知日常巡查是安全防线的第一道关卡,就是在“细微处找茬”。清晨到岗的第一件事,是“望闻问切”,检查监控室的消防器材压力是否正常、摆放位置是否便于取用;消防设施设备是否完好有效,灭火器、消火栓等是否在有效期内且数量充足,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无阻,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备是否正常运行。这些看似琐碎的检查,实则是在给安全“打底子”。对于发现的隐患,及时记录并督促相关人员整改,做到“发现一处、整改一处、放心一处”,毕竟安全面前,没有“差不多”,只有“必须行”。这或许就是安全文化最实在的模样:不在豪言壮语里,而在每次巡查的脚步里、在每次整改的较真里、在每次分享的真诚里。

日常工作中,我会把安全知识揉进大家的工作节奏里,利用岗前三分钟的安全学习,把《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拆成“每日一学”的碎片,每天挑一条和工作相关的,用拉家常的方式学习,光说还不够,紧跟着放个一两分钟的安全小视频,没人记笔记,但每天一条条例、一个视频,像攒珠子似的慢慢串起来。过段时间再聊起《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没人说“看不懂”了——因为每条规定都和具体的画面、实际的工作挂上了钩。这三分钟不长,却让安全法规从纸上的文字,变成了心里的谱子,做起事来自然就有了章法。

安全意识的培养,往往藏在日常的“碎碎念”里。我总是反复提醒:“大家不能把水杯放到操作台上,万一洒了,设备短路是小,影响监控信号事大”提醒次数多了,大家渐渐养成随手把水杯放在指定区域。原来安全意识的养成,就是在一次次看似重复的提醒里,从“要我注意”变成“我要注意”。

从监控屏前的“旁观者”到安全线后的“守护者”,我越来越清楚:安全文化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口号,而是藏在消防器材的每一次检查里,藏在对水杯摆放位置的每一次提醒里,藏在岗前三分钟的每一次学习里。当这些细微的坚持成为习惯,当每个人都把“安全”当成自己的责任,这条由无数细节织成的防线,才能真正守护好高速公路上的日与夜,守护好每段旅程的平安与顺畅。

( 阅读: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