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石文化

安全在心 规范在行

——参加公司公务车行车安全及规范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作 者:贾晨阳        来 源:藁城北站        2025年07月24日

作为收费站负责车辆管理的办事员,我总以为“做好登记、按时保养”就是履职到位。直到参加公司这场公务行车安全及规范管理培训,才发现车辆管理工作里,藏着许多“看不见的安全密码”。这场以“安全筑基、规范赋能”为核心的培训,像一盏探照灯,照亮了我工作中容易忽视的“管理盲区”。

车管工作要当“风险预警员”

高速交警马建刚政委的事故案例讲解,是最震撼的一课。那些触目惊心的高速事故画面,从疲劳驾驶导致的追尾到违规变道引发的连环碰撞,每一个案例背后都是生命与财产的损失。马政委提到的“高速行车1秒疏忽,可能就是百米之外的悲剧”,让我意识到安全从不是口号——连续驾驶4小时必须休息、变道前务必观察后视镜并打转向灯,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实则是守护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那一刻也让我明白,车管工作不是简单的“登记造册”,而是要当“风险预警员”——要定期开展培训、对每辆车的保养周期、部件损耗了如指掌,才能从源头掐灭安全隐患。

管理流程要做“制度翻译官”

牛振河总监强调的“制度执行最后一公里”,让我茅塞顿开。他说:“再好的制度,落实不到位就是废纸。”这让我反思自己的工作:虽然《公务车管理制度》常年放在桌上,但对“车辆检查项目”的定义却一直不那么通透,导致经常会有漏检“防冻液液位”这类细节。过去总觉得“制度是约束”,现在才明白,制度恰恰是保护。就像同事说的“管理不是念文件,是让每个人知道‘怎么做才行’”。

流程把控要成“合规守门人”

随后由公司综合服务中心王东讲解的“违规派车案例”,让我重新定位了自己的角色。之前总觉得“只要司机把车开好就行”,却忽略了用车流程的合规性,比如用车事由含糊、目的地不明确等用车情况。我突然明白:车管工作中的“流程把关”,不是“卡脖子”而是“护肩膀”——既保护公司利益,也保护驾驶员不踩红线,我的严格把控,就是在为收费站的规范管理站好岗。

技能传递要做“实战教练员”

安全体验馆的“应急处置模拟”,让我找到了工作新方向。看着驾驶员们在模拟爆胎时的慌乱,我意识到:车管工作不仅要管“车”,更要管“人”的技能提升。就像专业教练说的“技能不是看会的,是练会的”,车管人员要当“实战教练员”,让每个驾驶员都能熟练应对突发情况,才是对安全最实在的保障。

此次培训像一场及时雨,冲刷掉了我的侥幸心理与麻痹思想。未来,我会把“安全”二字刻在心里,把“规范”二字落在行动上。相信每一位驾驶员、管理员都能以此次培训为新起点,让安全与规范成为公务用车的常态,让每辆公务车都跑得安全、行得规范,为公司的稳健发展筑牢交通保障的基石。

( 阅读: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