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重庆参观了白公馆、渣滓洞,我不仅仅是经受了一次思想的震撼,更是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拷问。鞭子、镣铐、竹筷子、烙铁等等刑具仿佛在述说多年前先烈们被捕后遭受到怎样的折磨,那些东西带我穿越时空,看到那时千疮百孔的中国和那群坚强勇敢的中华儿女 ,我有马上再读红色小说《红岩》的冲动,于是回到家里迫不及待的翻开了《红岩》。
怀着一股澎湃的激情读完了全书,我轻轻合上书,望着封面“红岩”两个字,“红岩”似乎是用火热的血色凝成的,试想在那潮湿阴暗的渣滓洞里,白公馆里近乎窒息的地牢里,年轻的共产党人咽着发馊的残羹、冷饭,拖着遍体鳞伤,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争到底,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对他们肉体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的丝毫,反而更是他们斗争、精神丰富起来。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 ,许晓轩始终大义凛然,汲取不屈;面对敌人残酷折磨、竹签钉手指,江姐威武不屈……我仿佛看到了当时共产党人临刑前的平静、坚毅和威严。
在渣滓洞,印象里最深刻的是遇难的烈士名单里,上百名烈士生年不同,但卒年一致为1949,他们大多数牺牲时才20多岁,他们用自己的坚持换来解放,他们用自己的英勇换来了和平,他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胜利的曙光。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现在我们很幸福,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没有战争,没有硝烟,我们理所当然的享受着这种幸福生活,殊不知我们这些幸福的后面是无数战士英雄的血泪,正因为有了这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们血染红岩才赢来了解放战争胜利的黎明,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们现在安稳的生活都是他们给的,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快乐生活,要学习战士们坚强奋斗的精神。
我看到了小说中的小萝卜头形象,他的原型是杨虎城将军的秘书宋绮云的儿子——宋振中,他曾被碾转关押在中美合作所“白公馆”里,受尽折磨。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小萝卜头依旧没有放弃学习,小说中他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在白公馆中帮助监狱中的战士们建立联系,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却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畸形,头大,身体小,“小萝卜头”的绰号由此而来,可惜最后心狠手辣的国民党把小萝卜头的父母及他残忍的杀害。小萝卜头从八个月就在监狱,一直到死都没有再看到外面的世界,他都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了。我想到了现在的孩子们,生活甜如蜜,没受过苦,没受过累,没有经历过一点磨难,遇到困难停滞不前,甚至由于一点挫折放弃自己的生命。生命何其可贵,对比“小萝卜头”,现在的孩子又是多么幸福!
轻轻放下手中的《红岩》,我用力擦干了残存在眼眶的泪水,回忆过去,感受今朝,把那个时代最美好的东西留在现在,用我们的双手去挖掘去创造,就像烈火中红岩,唯有坚强忍耐才能够成就今天的辉煌!
红岩精神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