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石文化

廉洁是最好的家风

作 者:刘月军        来 源:定州养护工区        2018年11月20日

家风,如同一个人有气质、一个国家有性格一样,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延续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习和风貌。这样一种看不见的精神风貌,摸不着的风尚习气,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员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体现出这样一种习性,这就是家风。家风潜移默化的作用力无穷,营造良好的家风,才能推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的改善。

从古至今,很多人,把清廉作为家风,代代流传。历史上有个叫李际阳的人在外做官,家中的李母听说儿子居官不爱财,只为百姓服务,欣喜快慰之余写了《遗子弟书》。她用从古以来有志之士都是竭尽全力为别人服务的事例鼓励儿子效法先贤圣哲,继续廉洁奉公,兴利除弊,“更当勉力多为”,“只要认得理真,力所可为”,不要顾及外人非议而终止。在“千里为官只为财”的封建社会里,李母教子做官莫贪财,教子尽心公务,为民众多谋利的精神,实在难得。

宋代的包拯以刚正不阿而闻名古今。他立下家法告诫后世子孙,书文立碑规定:“后世子孙凡做官的,若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的人,活着不得入家门,死了不得葬到祖宗坟地。”

宋朝的欧阳修在《与十二侄》中,教育做官的侄子,在公务面前要“尽心向前,不得避事”,即使临难赴死,亦应勇为。并告诫侄子为官守廉,禁购官府的物品。

呼和浩特市原市委书记牛玉儒同志的事迹传遍了长城内外,他的思想和行动令人深受感动。尤其是他清正廉洁、不享特权的高尚行为更是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怀。

很多同志在学习牛玉儒先进事迹时深有体会地说,牛玉儒能勤政为民、鞠躬尽瘁,成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与他的清廉家风是分不开的。

牛玉儒的父亲是一位正直的老党员,儿子当了“大官”还不忘提醒儿子。一次,老人看了京剧《铡包勉》,心有感触,忙给牛玉儒写了一封信:“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是农民,只有你当了领导,必须要清廉,像包公一样,堂堂正正!”

这样的好家风是留给子孙后辈的最宝贵的财富,这种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会让后辈们心生敬畏,工作中廉洁自律,生活中勤谨持家,意义深远,影响深刻!


( 阅读: 人)